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祥云:深化医共体建设改革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4/27 10:57

□ 通讯员 任桂莲

祥云县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紧抓医保打包付费改革及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机遇,打造医疗机构之间管理、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分级诊疗成效逐步凸显。2021年,祥云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81.55%、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66.2%,分别比2020年提高2.32、2.03个百分点;乡、村两级门急诊人次183.23万,比2020年增长6.74%;卫生院出院人次4726人,比2020年增长18.8%。

推行“814”改革模式,整合医疗资源,建强基层。以“强县级牵得住、活乡镇接得住、稳村级守得住”的改革新要求,构建起以县人民医院为牵头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计中心、县疾控中心协同,11家乡镇卫生院为枢纽,136个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立分工协作、发展激励、资源共享、人才流动、双向转诊、培训指导、慢病管理、大健康管理“8个工作机制”;实施行政、财务、绩效、人员、医疗护理、药品耗材、医保、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及医防融合“十个一体”管理;创新总额打包付费、信息化互联互通、人才流动培养及中医药发展“四个工程”;在“县级强”基础上,激活乡镇卫生院,筑牢村卫生室。

依托“一体化平台”,实现县、乡、村诊疗信息互通共享。投入约5千万元,建成以“一网络、一平台、一卡通、三大数据、六项业务”为核心的医共体大数据平台,实现县、乡、村三级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居民健康档案等信息互联互通,打通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高速路”。实现全县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管理授权、维护、报表、监测及数据字典全面统一。患者在县域内以身份证作为唯一识别码便可实现就诊“一卡通”,基层医务人员依证在医共体大数据平台获取患者的诊疗信息。

建立病种下沉机制,诊疗技术在基层落地生根。在医共体内建立病种下沉机制,牵头医院将乡镇分院按照服务人口、服务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分,为A级、B级、C级三个等次,结合县域诊疗实际,分别确定A级诊疗100个病种、B级诊疗70个病种、C级诊疗50个病种,病种包含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诊疗简单、风险较低的类别。下沉的病种在医共体内实行药品目录、耗材、诊疗规范统一,推动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2020年可治疗病种比2019年增长23%,2021年同期增长37.6%,全县可收治住院病人的乡镇卫生院由4个上升至乡镇全覆盖。

融合“六大”远程中心业务,基层医技业务增七成。充分利用医疗卫生信息化技术,在医共体内建设区域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病理、远程检查检验及消毒供应中心。形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分级服务模式;总院检验中心所有项目向医共体各医疗单位开放。所有分院检查检验设备实施医共体内统一标准质控,减轻了群众重复检查负担,实现检查检验同质化;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手术器械消毒供应全部交由总院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消毒,达到消毒灭菌同质化。六大远程中心建设以来,诊断各类检查检验病例及报告比改革前增长70%。

统一财务绩效管理,实现业务收入“双增长”。医共体内实行财务统一管理、统一清产核资、分别独立建账核算所有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收益。由医共体总院总会计师直接对分院财务进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筹运营,规范财务管理,合理核算收支。医共体内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和薪酬水平,实行统一绩效考核和分配管理,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并适当向山区医务人员倾斜。

实施医保总额打包,促进诊疗服务“双规范”。按照“以收定支、总额打包、超支自负、结余留用”的原则,实施医保基金扣除民营医疗机构部分后整体打包给医共体牵头单位。牵头单位制定了医共体内县级医院及基层卫生院诊疗病种,严格控制县级住院标准,提高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水平。同时,加强监管、指导、培训,2021年,乡、村两级抗菌素使用率较上年下降9%,处方合格率较上年提升12%,输液率较上年下降7.5%。

开展人员柔性流动,基层诊疗技术及学科建设“两提升”。按照“双向流动、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的原则,县级医院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乡镇分院实行编制统筹管理,统一岗位设置、统一职称晋升、统一人才招聘。医共体内建立人才培养“流动池”;县级医院实行“组团式”帮扶机制,下派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至分院工作,分院选派人员到总医院轮岗、培训。2021年,组织培训共计24场,下派专家36人,分院选派至总院轮岗培训40人,指导乡镇分院建立慢病管理中心10个、心脑血管救治站4个、专科6个,推广新项目、新技术6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