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弥渡德苴乡新和村委会北朝南村:

创新肉牛产业发展模式 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3/30 08:43

□ 通讯员 李丽君

弥渡县德苴乡新和村委会北朝南村,共有农户98户,354人,其中肉牛养殖户91户,占比达92.96%,是名副其实的“牛村”。近年来,北朝南村创新“党组织引路、合作社铺路、党员带路、群众参与、共同致富”的肉牛养殖“353”模式,有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北朝南村肉牛存栏2100头、出栏1400头,肉牛产业产值实现2520万元。

“3路”定基调

党组织引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优选特色肉牛产业,引导北朝南村党支部主动作为,着重从选对一套班子、制定一个发展思路、整合一系列有效资源、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四个一”上下功夫,通过培植肉牛养殖产业,着力解决村集体无经济收益、村内无带富产业、群众无致富能力的“三无”难题。

合作社铺路。成立弥渡县谋发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户以土地流转、财政贴息贷款等方式入股合作社,以抱团形式打开市场,解决农户对市场把握不准、信息滞后的问题。合作社采取集中养殖、共同管理、共享利益的养殖模式,搭建多方互利共赢的平台,带领全体群众增收致富。

党员带路。通过开展“以老带新传帮带,携手共进创未来”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带动群众,大户带动小户,基地带动零星,走“小群体、大规模、滚动发展”的路子,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不断扩大肉牛养殖规模。

“5统一”把方向

资金统一。德苴乡党委整合“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云招德苴扶持金”等各类贷款,探索开辟融资绿色通道——“肉牛产业贷”,以300万元的风险保证金撬动6000万元的“肉牛产业贷”,合作社社员通过互联互保的方式,根据养殖规模和征信情况每户养殖户最高可贷款50万元,有效解决了养殖户融资难题。

牛源统一。组建德苴乡“北牛南调”工作专班,从内蒙古科尔沁调入第一批西门塔尔牛98头,饲草101.6吨,实现“北牛南调”“北草南运”,进一步改善德苴肉牛品质,延长肉牛产业链条。

技术统一。大力推广科学化、精细化养殖方式,由合作社统一培训,提高社员及养殖户肉牛养殖、疫病防治、青贮饲料制作等技术水平,降低肉牛养殖成本,增强养殖户抗风险能力。

销售统一。由合作社组织农户统一到市场出售、引进外地商贩或是通过订单销售,统一定价、统一销售,将肉牛销往昆明、湖北、安徽、四川等地,不断提高北朝南村肉牛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管理统一。合作社社员每出售一头牛交纳会费10元,会费全部用于合作社技术培训并进行公开公示。合作社严格执行社员月例会制度,通过月例会制度平台,社员之间相互交流养牛技术,解决资金运转等问题。

“3增”稳节奏

群众增收。养殖户每头牛每天纯利润可达10元以上,北朝南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3000元。青贮饲料制作也带动了青贮玉米产业发展,原来每亩玉米产值800至900元,现在卖给养殖户制作青贮饲料,亩产值可达1200至1500元,亩产收入增加400至600元。

村集体经济增长。新和村委会通过将土地使用权和10万元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资金入股合作社,组织实施投资100万元的肉牛养殖项目,每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6.7万元,成功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单一、手段不足等难题。

基层治理增效。通过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北朝南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执行力不断增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攀升,基层治理成效显著。

据了解,目前,德苴乡共有农户6804户,24756人,其中肉牛养殖户3490户,常年肉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29户,50头以上121户。全乡建有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肉牛冻精服务点6个,种植青贮玉米8000亩、巨菌草3000亩。2021年末,全乡肉牛存栏28638头,出栏8374头,实现产业产值1.465亿元,肉牛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下一步,德苴乡将以北朝南村“353”肉牛养殖模式辐射全乡,不断夯实肉牛繁育体系,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延长肉牛产业链条,打造优质肉牛品牌,争取将德苴乡建设成为全县乃至全州肉牛调出大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