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历经百年传承 打造名优品牌

“永平白鹅”:致富路上“向天歌”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3/14 09:25

□ 特约记者 杨福军

通 讯 员 赵顺陈

在永平县,养殖历史悠久的“永平白鹅”因其外形美观、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抗逆性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深受养殖户和市场欢迎。目前,永平县每年出栏商品鹅15万羽,长期种鹅动态存栏数约1.2万羽。

2010年7月,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永平白鹅”被确定为云南鹅地方优良家禽品种,并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将永平县定为原产地中心产区。2015年11月,“永平白鹅”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永平白鹅”加工产品在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商品展销会上获“名特优旅游商品奖”;曾连续三年获得大理州三月街民族节展销产品“金花奖”。

“光环加身的‘永平白鹅’,却因长期自繁自养、近亲繁殖,使遗传资源受到严重威胁。”永平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李福良说。为此,2014年以来,永平县将白鹅养殖作为名优农特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并将其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进行统筹。一方面,拨出专款,划定适宜的规范养殖保护区域,扶持养殖企业、合作社和散养农户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各类宣传活动、攻关养殖新技术、开发新品系、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举措,加强“永平白鹅”品牌建设,扩大品牌影响力。

“为发挥好‘永平白鹅’的遗传种质资源优势,结合‘永平白鹅’的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特点,永平县在博南镇新田村白山冲、龙街镇上村各建设了1个永平白鹅保种区,在杉阳镇永和村建设了1个核心保种场。”李福良介绍说,每个保种区扶持保种户20户,每年向每户提供100只种鹅、100只商品肥鹅,并采取组群、选育、提纯复壮等措施,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生态化养殖模式。

与此同时,当地还开展种质特性调查,建立保种基因资料库。依托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省家畜改良站的技术力量,每年定期鉴定“永平白鹅”的外貌特征,测定成年鹅的体重和体尺、早期生长速度、产蛋性能、羽毛品质,详细记录每代保种鹅群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遗传多样性等。

历经百年养殖与传承,“永平白鹅”已成为当地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同时也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按照合作社的饲养要求,成年鹅一般卖给养殖公司,虽然价格比市场上略低,但是行情稳定,不愁卖,一只重4至5公斤的鹅售价达300多元。”龙门乡白鹅养殖户李春花说,她家从2014年开始养鹅,每年出栏商品鹅60多羽,仅此一项,年收入超过两万元。如今,像李春花一样的白鹅养殖户在永平县已达1200多户。

据永平县阿巧孃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马世勇介绍,2010年6月,该公司投资101万元新建、改造厂房,建成年可加工鲜鹅500吨、成品腊鹅200吨、鹅肝32吨等系列产品的加工生产线1条,实现鹅产品加工规模化。目前,公司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白鹅饲养管理、良种繁育推广、饲料生产供应、科技培训服务、生产安全保障和产销一体化等6大体系,较好地带动农户扩大白鹅养殖规模。同时,公司实施“永平白鹅”养殖及系列产品加工技术研发项目,建成博南镇曲硐村、桃新村、龙街镇上村村、厂街乡岔路村4个“永平白鹅”标准化养殖基地,扶持养殖示范户157户,带动1200户农户参与养殖。

近年来,得益于龙头企业带动,“永平白鹅”产业发展不断向好。在产业扶持方面,当地投入财政资金20万余元,先后建设保种场两个,饲养种鹅600多羽,年培育种鹅雏鹅5000羽,带动当地40多户农户参与养殖,实现年产值20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