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头条

云南全力以赴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生物多样性宝库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3/03 09:10

七彩云南,美美与共。美在蓝天白云,美在绿水青山,美在丰富多样,美在色彩斑斓。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以赴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生物多样性宝库。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COP15第一阶段会议期间,美丽云南向世界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之美的丰富内涵,展现了云南各族人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谋人与自然和谐生存之道,共同呵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云南,以仅占全国4.1%的国土面积,囊括了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有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类群,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36个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最有成效的地区。

云南地处北半球低纬度高原地带,境内高山耸立,地势险峻,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76.4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珠江、红河、伊洛瓦底江6大水系纵贯全省,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复杂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多样的气候特征,在南北间距不过900公里的土地上,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区7个气候类型,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呈现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类型。

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独特多样的气候环境,孕育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显示,云南现记录有大型真菌、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共11个生物类群25426个物种。其中,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151种、野生动物242种,分别占全国的41%和57.1%。

从特有性看,云南是很多物种的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物种分布狭窄,生物多样性特有现象十分突出,拥有特有植物2721种、特有动物351种,保存了如桫椤、滇金丝猴、绿孔雀、西黑冠长臂猿等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类群。

云南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蕴藏了大量珍贵的遗传基因多样性。全省有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植物数千种,是世界茶、荞麦、栽培稻、甘蔗等作物的起源地和多样性中心之一。

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云南26个世居民族形成了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长期的保护与发展中走出一条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千百年来,哈尼人与自然共生,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COP15开幕式上,云南青年代表施晓悦向全世界讲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态保护故事。

保护探索久久为功

“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为国家生物、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资源基础。云南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维护跨境国际河流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教授杨宇明说。

多年来,我省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守护好大自然给予的这份馈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多项探索和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制定出台全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开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先河;编撰完成120万字的《云南大百科全书·生态编》,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百科全书史上第一部单独成编立卷的综合性百科全书;在全国各省(区、市)率先发布《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云南省新物种新记录种名录(1992-2020年)》和《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云南还较早开展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研究,建立首个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开展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等试点探索。

亚洲象北移南返是2021年最热点的新闻事件之一。在亚洲象的这趟旅程中,世界各国人民不仅看到憨态可掬的“萌象”,也看到了中国国土幅员辽阔、生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云南各族群众对象群友善包容。

为了不惊扰象群,亚洲象途经地区庆祝传统节日时,不搞庆典、不点火祈福,转而通过张贴吉象标语、为人象和谐送祝福、绘出心中吉象等方式表达对亚洲象的关爱;为确保象群顺利折返,很多企业、工厂在亚洲象经过时关灯停产,保持静默……亚洲象北移南返期间,这样感人的场景和生动事例不胜枚举。

正是源于云南各族群众持之以恒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造就了象群一路向北、复而南归的奇妙之旅。

COP15第一阶段会议期间,云南久久为功的保护和实践得到了更加全面、深入的展示。围绕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极小种群拯救保护救助、多部门协作的保护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交流合作等各方热议的主题,云南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向世界分享了经验和智慧。

绿色发展坚定不移

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出累累硕果,绿色成为彩云之南最靓丽的底色。

全省生态系统质量稳中向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大幅增长,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不断改善,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90%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云南构建起“三屏两带”的生态安全格局,系统保护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生物多样性宝库更加牢固。通过实施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和狭域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工程,一批珍稀濒危物种重获新生。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云南深入探索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云茶、云药、云花、云菌、云果等生物优势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云南省建成全国最大的核桃、澳洲坚果种植和生产基地,花卉、咖啡、坚果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黑颈鹤、犀鸟、滇金丝猴、亚洲象、白眉长臂猿等成为生态旅游名片,保山百花岭村赢得了“中国社区共管第一村”“中国森林观鸟第一村”“中国自然教育第一村”等美誉。

生态资源成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动能,绿水青山变成各族群众的金山银山。

COP15第一阶段会议通过“昆明宣言”,作为大会主要成果,“昆明宣言”不仅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引航定向,也为生物多样性宝库的云南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昆明宣言”提出,在自然和人类的未来之路上,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得到公平和公正的分享,成为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业界专家分析认为,随着各方的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利于推进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发展生物资源产业,推进绿色发展,惠益乡村美农民富。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COP15的主题,也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寄语。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云南将持续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决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作出云南贡献。

[转载自3月2日《云南日报》云南日报记者 胡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