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头条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 持之以恒优化生态

——州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全州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9/23 15:08

□ 本报记者 李百祥

近年来,我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四大水系保护治理及修复、水源地保护、城乡“两污”治理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及自然保护区整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8个标志性战役”,全面完成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省对州各项主要考核指标任务,全州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并持续改善。2018年11月,“大理州全面打响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通报表扬;2021年2月,“云南省大理州以问题整改助推洱海高水平保护流域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被通报表扬。

牢记嘱托

抓实洱海保护治理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之后,我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采取断然措施实施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打响“八大攻坚战”,使洱海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绿色之治”转变,从“常规性保护治理”“抢救性保护治理”走向了“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开启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写入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当中,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五年再次考察云南,并再次强调,云南要“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对大理作出了“守住守好洱海”的最新指示。我州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洱海保护治理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高的政治看齐,作为对党绝对忠诚和践行“两个维护”的现实行动,切实把洱海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坚持一手抓洱海保护治理,一手抓流域转型发展,采取一切措施,动员一切力量,推进洱海保护治理进入全新历史阶段,在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做出了“大理示范”。

经过近6年的持续努力,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八大攻坚战”扎实推进,“保水质、防蓝藻”取得明显成效,洱海水质主要指标趋稳向好,洱海保护由抢救性治理转入保护性治理阶段,治理工作走在了全国湖泊治理前列;洱海环湖生态廊道建设、节水管水控水、“三禁四推”、非煤矿山生态修复等工作逐项实施、见效;大理国家级洱海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大理新区规划建设步伐加快,海东停建分类处置稳妥推进;乳业基地、大蒜种植、水泥建材等产业加快向域外转移,杨丽萍大剧院投入运营,大理书院等文旅融合项目加快推进,流域绿色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问题导向

打好“三大保卫战”

我州秉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理念,狠抓各级各类洱海保护治理督查检查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以问题为导向,抓实“三大保卫战”。一是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至2020年,大理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分别为99.7%、100%、99.7%,均完成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二是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环境治理成效稳步提升。全州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02%;2019年和2020年,全州20个县级及以上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三是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土壤污染防控得到加强。乡镇(城关镇除外)镇区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8.98%,自然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5.76%;实现乡镇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全覆盖,医疗废物处置率100%;化肥、农药利用率40%,分别比2015年减少43.35%、36.4%;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100%;2015年至2020年,累计削减重金属3440.22千克,与2013年相比重金属排放量下降15.06%;2016年至2020年,累计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281个,均完成了目标要求。

绿色产业得到较大发展。截至2020年,全州电力装机1548.4万千瓦,是2010年的2.3倍,其中大、中、小型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合计占比99.85%,垃圾焚烧发电占比0.15%;洱海流域实施绿色生态种植30万亩,大理市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弥渡县列入全国优势特色蔬菜产业集群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加速;全州共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省级以上示范县市8个、生态乡镇103个,逐步形成了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美好家园的氛围。 

保护优先

稳步推进林草产业

通过全面推行林长制,将全州森林资源、草原、湿地保护发展总体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并建立严格的调度、督察、考核制度,实现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长效责任体系;全力推进洱海东面山绿化,完成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5.8万亩,自然修复3.8万亩,海东面山绿化初见成效,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2021年1月6日《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洱海保护治理及海东面山绿化工作成效;认真贯彻落实《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云龙国家森林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批复。

持续压实资源监管,全面加强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林草产业。聚焦经济林果产业、林下资源开发、林下养殖、森林生态旅游等重点领域,全力抓好林草产业发展,着力培育云南东方红、漾濞侨盛、云上普瑞等龙头企业,发展品类多样、绿色有机、特色鲜明、地域文化浓郁的休闲食品加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