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于长仁:我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9/13 09:09

年近九旬的于长仁老人身着军装依然精神抖擞,军人风采不减当年。(摄于7月20日)

□ 本报记者 杨若兰 通讯员 王正明 文/图

74年前,一个15岁的少年,为了国家、民族和千千万万穷苦百姓,勇敢地走上战场,舍生忘死。74年后,一个年近九旬的耄耋老人,仍高呼“我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永葆初心,本色不移。

他是有着73年党龄的老党员——于长仁,一个历经上百次战斗仍屹立不倒的英雄,一个负重前行为我们换来岁月静好的平凡老兵。

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

1932年,于长仁出生于山东省谷阳县金斗营村一户贫困人家。1947年2月,于长仁怀着让穷苦百姓翻身做主的心愿,和同村49人一起参军入伍。

从此,于长仁开启了戎马倥惚的一生。从1947年至1979年,他参加了大别山战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等上百次战斗。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无数次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毅然投身到为国为民的滚滚洪流中。

“我入伍三个多月,第一次  参加的战斗是鹅鸭厂战斗。因年纪小,营长让我当通信员,当时根本来不及害怕或胆怯,就上了战场,跟在营长后面扛起炮打敌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于长仁老人对往昔仍记得清清楚楚,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后来,我跟随部队横渡黄河,连续作战歼敌后挥师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敌人后方。”

“我们挺进大别山时,条件十分艰苦。晚上行军,白天休息,吃的没有,穿的没有,今天蹚水,明天蹚泥。有一次过大沙河,队里的几位女同志虚弱得只能靠大家扶着……”说起过去的艰苦岁月,于长仁老人不忘叮嘱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不久就是淮海战役,指导员看我身手矫健,让我当救护兵。打仗时,枪林弹雨,子弹在头顶嗖嗖地飞,我根本不敢站起来跑,只能匍匐前进寻找伤员,然后把伤员背在背上又爬回来。”说着说着,于长仁老人失声痛哭:“我们4连有160多号人,打完淮海战役就剩13个了。指导员胳膊断了,血流不止,昏迷了,我帮他简单包扎背下来,他被医护队担架抬走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生死未知。”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于长仁和无数的先辈们英勇地突破长江天堑,一举摧毁国民党军长江防线,继续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二三十场,打了两个月,我们没粮了,对方也没粮了,这时候老百姓就省吃俭用,挑着担子、推着推车来给解放军送粮食。”老人的言语间满是骄傲和自豪,“我们是正义的战争!共产党为了老百姓,老百姓相信共产党!”

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1948年6月,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16岁的于长仁坚定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永远跟着共产党走!不怕牺牲,冲锋在前……’我自己写了一段誓词,在指导员和班长的见证下,简单而庄严地作了宣誓,就入党了。从那天起,我这辈子始终跟着共产党走,严守党纪法规,严格执行军队的命令,从未犯过错误。”于长仁说。

解放战争中,于长仁把家国大义放在第一位,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开国将士勋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老人的军装上,一枚枚不同年代的勋章金光熠熠,见证了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的不朽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于长仁跟随部队驻守西南边陲,一如既往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1973年,于长仁接到一个重要任务——参加马兰基地原子弹核爆训练。他作为防化连连长,带领70多名战友在条件艰苦的大漠戈壁,默默奉献、无私无畏,肩负起保卫祖国国防力量的重任。

1979年,祖国边境受到严重威胁,于长仁已年近五十,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毅然决然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同时,他的女婿和小儿子也奔赴前线,一家三父子都走上了保家卫国的战场。

“我们从小就听父亲的战斗故事长大,父亲在我们心中是高大英勇的英雄。后来,我和老三都追随父亲的脚步参军入伍,大姐也嫁给军人。”于长仁的儿子于强说,1982年父亲离休,从他记事起至今,父亲始终保持着军人的良好作风,爱憎分明,廉洁奉公,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勤勤恳恳,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家庭的后辈们。

时至今日,岁月终于静好,但曾经烽火连天的岁月和英勇牺牲的战友依然深藏于长仁老人心间。他总是谆谆教导:“胜利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一定要珍惜。你们要坚定不移跟着共产党走,趁着年轻,多干一些有利于人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