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头条

洱源:“五字方略”抓好洱海源头保护治理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5/21 08:13

□ 通讯员 李素敏

近年来,洱源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和“守住守好洱海”的殷殷嘱托,按照“退、减、调、治、管”五字方略,多管齐下抓好洱海源头保护治理,逐步实现“水质改善、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改善”三位一体核心目标。

突出“退”

构建河湖滨生态带

科学划定洱海保护二、三级保护区,实施洱海二级保护区勘界立标。持续开展河湖“三退三还”,实施西湖生态搬迁二期工程,完成海西海前置库存留鱼塘退出工作。严控主要入洱海河流两侧农村建房等行为,禁止新建除环保设施、公共基础设施以外的构筑物。加强茈碧湖环湖湿地及湖滨带、海西海湖滨带及前置库湿地、西湖环湖湿地及湖滨带管护,形成保护湖库的一道自然屏障。

突出“减”

增强河湖环境承载力

加快《洱源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清理洱海保护二级、三级保护区内的开发项目,建立准入清单,对确有必要建设的严格审查审批,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内。严格环保准入门槛,严格实行“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度”,严禁审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流域内污染严重的企业一律实行搬迁改造或者关闭停产。加快实施城乡统供水一体化工程,提高用水效率。加快推进灌溉综合利用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突出“调”

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持续巩固洱海流域“三禁四推”成果,引导种植户调整种植结构。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集成技术,大幅减少化肥用量。巩固禁养区规模化养殖场搬迁成果,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向国家和省农业农村部门争取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加大农业绿色推广面积,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产”。

突出“治”

精准治理城乡“两污”

强化截污体系运营监管,严格执行洱海流域截污治污体系运营管理办法,健全完善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确保应收尽收。健全污水管网监测体系,合理确定污水管网重要节点水质监测断面,安装水量和浓度在线监测设备,适时掌握截污治污体系运行情况。加强截污治污体系运营考核监管工作,实行按效付费,实现精细管理、智慧监管。启动新一轮截污体系排查整改工作,完成重点区域截污管网CCTV专业检测。健全完善分级排查整改及销号制度,分片分段排查整改管网破损、沉降、错位、错接、漏接、地下水渗入等问题。健全完善汛期应急联动处置、雨后排查整改等工作机制,分级组建汛期应急处置队伍,针对重点区域提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继续实施以雨污分流改造为重点的截污体系提质增效工程,完成县城老城区老旧管网雨污和温泉废水混流改造。加强洱海流域截污体系运行和以餐饮客栈为重点的服务业排污执法监管。

突出“管”

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监管

强化生态管育,推进“森林洱源”建设,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封山育林等营造林项目,不断提高洱海流域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加强湿地、库塘和隔离带等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适时开展库塘、湿地、沟渠清理和死亡水草打捞工作,提升污染拦截净化能力;积极采取人防、技防、机防相结合的方式做好蓝藻水华防控工作,确保西湖不发生大规模蓝藻水华。强化依法监管,加大《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和相关条例、法律、法规的宣传、执行力度,严格实行顶格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洱海流域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科学管理,依托智慧生态环保系统,整合洱海保护、生态环境、水利、水文、气象等部门监测资源,健全完善洱海流域水环境及水生态监测体系;进一步发挥好中国环科院、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中科院武汉水生所、省环科院等科研单位力量,加大洱海流域科研能力建设,为科学治理和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