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王顺明:入党就要为人民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5/12 14:36


王顺明身着珍藏了40多年的军装敬礼。(摄于4月22日)

□本报记者 杨若兰

通 讯 员 王正明 刘 丽 文/图

“必须要入党,入党就要为人民,入党就要为百姓谋幸福!”

四十多年过去了,谈起入党的初衷,68岁老党员王顺明的话语简单质朴,却铿锵有力。

王顺明是197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但他和党的渊源故事则要追溯到1950年。

一心入党为百姓

1950年,王顺明的父亲为剿匪的解放军当向导,期间腿部受伤导致残疾。3年后,1953年10月25日,王顺明在丽江市华坪县农村出生,他小学二年级都没读完就因贫辍学。他家的生活一直很困苦,但他的父亲从没想过向组织伸过一次手,总是教育儿女: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好男儿就要当兵去,跟着共产党为百姓谋幸福。

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王顺明对入伍和入党向往已久。1970年,16岁的他加入华坪民兵连,前往怒江州福贡县修建国防公路。1973年12月24日,王顺明正式参军入伍到华坪县武装部,不久后又去了怒江分区边防军警卫排。

在部队,王顺明对自己要求很高,处处都要“争”优秀。“一个农村的贫苦子弟,能当兵,就要好好练本事,才能为老百姓做好事。”秉持着这个质朴的信念,王顺明刻苦训练,展现出较好的战斗能力和实干精神,没过几年,就被调入分区教导队担任尖子班班长。

1976年,王顺明正式申请入党。经过两年的考察,1978年2月,王顺明终于被批准入党。“从小的梦想终于实现,我记得当时心里十分激动,赶紧给家里写信汇报这件大喜事。”

从正式入党那一刻起,王顺明的心中“为百姓谋幸福”的志向愈发坚定,他将用自己的青春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

冲锋上阵守家国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怒江分区要派一个连参加战斗。王顺明在9名班长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贡山独立营三连火力排排长,配合主力部队进行战斗。

那时,父亲逝世的消息传来,王顺明却选择顾大家舍小家,毅然决然走上战场。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忠于党,忠于国家。为了党和国家,他可以不要家人。”回忆往事,王顺明的老伴杨德秀的语气中赞许大于埋怨。1980年,她和王顺明新婚不到一个月,丈夫就火速归队。1981年,扣林山战斗打响,他们的孩子才出生不久,丈夫又毅然上了战场。

在炮声轰鸣、硝烟弥漫的扣林山战斗中,王顺明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他所在连队刚把阵地拿下,突然侦察兵报告发现越军来探,他当机立断下令撤离,不到五分钟,越军就投掷来4发炮弹。王顺明的决定,拯救了连队100多人。一次,指挥所被越军炸毁,王顺明受伤,左耳鼓膜被震穿,战士们要送他就医。王顺明坚决不走,一直坚守到战斗结束……

一米八五的身高,一身扎实的本领,一颗共产党员不怕牺牲的心,王顺明就像一把锋利的剑,每每战斗打到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他就带头冲到最前面。他说:“战斗容不得害怕,一旦打响,就不能有太多杂念,该冲就冲,该上就上!我是党员,更应该上!”

王顺明在中越边境坚守了7年。7年里,缺衣少食,枕戈待旦,他和战友们将生死置之度外。7年里,哪里需要,他就到哪里去,在祖国边陲浴血奋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祖国的亲人和老百姓。

一如既往勇担当

1985年战斗结束,王顺明调回丽江分区,分配到华坪县武装部。回到家乡,他又走上了“增百致富”的新战场。他分配到一个100多人的傈僳族小山村,村里穷得十几岁的孩子连衣服都穿不起。王顺明与生产队干部一起想出了卖废木材、卖草药两个办法,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1996年,村里还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民族团结先进示范牌匾。

1998年特大洪水暴发,王顺明又被派往四川省攀枝花市二滩抗洪,带领一个民兵排奋战7天7夜,终于排通了塌方的堰塞湖。而当他和战友们解开绑腿时,腿已经泡得肿胀发白,让他留下了关节炎的毛病。

2000年,王顺明退休,2004年定居大理古城。不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他始终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老伴杨德秀介绍:“他这个人,最耿直、最善良,喜欢帮助老百姓。虽然家里还贷着款,老家修路、村里修路他捐款,亲戚生重病、赡养老人、供子女读书,他样样帮忙。平时遇到事情,别人不管,他都要去管,周围人都很敬重他。”

“这么多年,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老兵,人民没有忘记我们老兵。我们一定要守好初心,坚守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发挥余热。”王顺明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在有生之年会一如既往,为国家和人民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