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云头条】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看脱贫攻坚云南答卷

作者: 来源:云南网 时间:2021/04/30 14:51

 踏上新征程的第一个春天,曙光在七彩云南点亮了如画的春景:从巍巍雪域高原到绵延数千公里的边境线,从横断山区高山深谷到岩石裸露的石漠旱地,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栋栋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一座座致富厂房拔地而起、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

  2020年末,喜讯传遍云岭大地:经过8年持续奋斗,云南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


  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在云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际,云南日报今日推出十六版特刊《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脱贫攻坚云南答卷》


  在头版重要位置,刊发文章《云岭战贫志》,文章指出:

  贫穷落后曾经是云南的典型特征,摆脱贫困是云南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

  千年求索,这是云南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

  一朝梦圆,这是千千万万干部群众创造的伟大奇迹。

  点击》》》云岭战贫志《《《查看全文。

  在第九版刊发文章《历史跨越 辉映云岭——写在云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际》,文章指出:

  今天的云岭大地,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变、人民群众收入大幅增加、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特色产业培育和就业状况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成绩的背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放射光芒,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雄厚物质基础强力支撑,是广大干部群众用汗水和生命汇聚的磅礴力量。

  ……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牢记嘱托,接续奋斗,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过硬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热情,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尺寸之力积千秋之功,以奋进不息创新美蓝图,以苦干实干书写历史新篇章。

  点击》》》历史跨越 辉映云岭——写在云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际《《《查看全文。

  在第十版刊发文章《牢记嘱托 奏响时代最强音》,文章指出:

  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贫困群众掉队。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滇考察、指导工作,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看望贫困群众,为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点击》》》牢记嘱托 奏响时代最强音《《《查看全文。

  在第十一版刊发文章《牢记嘱托 齐心昂首奔小康》,文章分别讲述了独龙江、龙头山、古生村的小康故事:

  独龙江山欢水笑

  55.7万名怒江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亲们回信时的殷殷嘱托,上下齐心,鼓足干劲,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争先奋进,再创佳绩。

  龙头山涅槃重生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让龙头山镇遭受重创,世代家园沦为一片废墟。6年后,鲁甸县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一起抓”的嘱托,抓重建、战贫困、强基础、兴产业,奋力夺取了恢复重建和脱贫攻坚的“双胜利”,龙头山实现了涅槃重生。

  古生村乡愁常留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和洱海保护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州上下向贫困展开大决战,奋力摘掉贫困帽,齐心昂首奔小康,谱写发展新篇章。

  点击》》》牢记嘱托 齐心昂首奔小康《《《查看全文。

  在第十二版刊发文章《光影见证 影像记录 时代变迁》

  文章通过黑白与彩色影像的对比呈现,不仅反映了云南脱贫地区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以及脱贫群众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更见证了我省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和时代精神,展现了全省各族人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文明和谐新云南的美好图景。


  大关县上高桥乡大寨村斑鸠窝村民小组贫困群众家


  马关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幸福社区


  会泽县火红乡格枝村群众在坡地上收玉米

  辣椒丰收,文山彝族姑娘脸上绽放笑容


  溜索曾是千百年来怒江群众过江的主要方式

  弥勒市和丘北县交界处的南盘江大桥

  墨江县条件简陋的乡村卫生院

  镇雄县人民医院开展远程医疗诊治

  南华县贫困山区留守儿童


  施甸县木老元乡布朗族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

  祥云县鹿鸣乡雄里村贫困群众的家


  砚山县建立扶贫车间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点击》》》光影见证 影像记录 时代变迁《《《查看全文。


  在第十四版刊发文章《党建引领 护航发展旗飘扬》,文章指出:

  从国门一线到边境村寨,从冷凉山区到低热河谷……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党旗飘扬,支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火车头”和“主心骨”。

  从田间地头到主责部门,从资金用管到干部作风……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首责,“下沉”一线既督且战,打造具有云南“纪检监察印记”的工作模式,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全力保障决战脱贫攻坚。

  为绝对贫困画上历史性的句号,交上脱贫攻坚党建引领“答卷”,近年来,我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环节,以党的领导、以党建的实效为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纪律保障。

  点击》》》党建引领 护航发展旗飘扬《《《查看全文。

  在第十五版刊发文章《精准施策 一张蓝图绘到底》,文章指出: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行动中,在坚决践行对党中央和云南各族人民的脱贫承诺中,全省上下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紧紧围绕“精准”二字,云南既抓好贯彻落实,更积极创新实践,从体系机制上率先突破:创新“五查五看三评四定”和“七步法”精准识贫,探索建立了从“户户清”“村村清”到“六清六定”的工作机制,建设县级项目库、乡级路线图、村级施工图,做实“一户一策”,构建精准组织、精准指挥、精准落实、精准考核机制。

  在全国率先提出“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要求,实行贫困县退出省级前置评估,做到一个标准管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

  点击》》》精准施策 一张蓝图绘到底《《《查看全文。


  在第十六版刊发文章《产业扶贫 鼓起农民“钱袋子”》,文章指出:

  产业扶贫,扶出好生活。

  到2020年底,全省共培育形成26个扶贫主导产业,覆盖贫困户168.53万户,占有产业发展条件贫困户的99%以上,基本实现产业到户全覆盖;2.95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165.71万户,主体带动率97.54%;2020年云南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40元,同比增长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农村居民平均增速2.1个和1.1个百分点。

  在产业扶贫的路上,云南因地制宜,找准帮扶契合点,上马好项目,扶持好产业,帮助建立起产业脱贫的长效机制,成功演绎大山里的“逆风翻盘”。

  点击》》》产业扶贫 鼓起农民“钱袋子”《《《查看全文。

  在第十七版刊发文章《易地搬迁 此心安处是吾乡》,文章指出:

  遍布全省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烟火气”十足,搬迁群众安居乐业为梦想打拼,在小康路上奋力前行。这一幅幅景象,彰显着云南上下一心接续奋斗、实现百万大搬迁的不凡历程,描绘了各族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幸福新征程的壮丽新篇。

  5年来,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云南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署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完成了云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百万人大搬迁,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壮举,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搬迁脱贫新路,成为云南乃至中国减贫史上的“扶贫奇迹”。

  点击》》》易地搬迁 此心安处是吾乡《《《查看全文。


  在第十八版刊发文章《安居乐业 奔向美好新生活》,文章分别介绍了会泽、昭通、怒江为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问题的经验做法。

  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

  会泽县近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贫,从源头上破解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千年困局,创造了易地搬迁“会泽模式”。县城安置点共搬迁安置81257人,规模为全国之最,被评为美丽搬迁安置区,经验做法在全国会议上交流并推广。

  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搬迁是手段,稳得住、能发展、逐步能致富才是目的。紧扣“改变人、服务人、幸福人”这个核心,昭通市创新实践“进城入镇、进厂上楼、跨县搬迁、集中安置”搬迁模式,抓好建设配套搬家,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做实服务管理保障,推动全市35.47万搬迁群众安居乐业过上幸福新生活。


  福贡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民族服饰扶贫车间务工

  “搬迁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怒江州把就业增收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的核心,着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就业、产业发展、宣传文化、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五大体系”,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点击》》》安居乐业 奔向美好新生活《《《查看全文。


  在第十九版刊发文章《东西协作 跨越山海齐攻坚》,文章指出:

  山海同心,携手同行。一场脱贫攻坚战,山海牵手情深意切。

  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党中央着眼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确定上海市、广东省与云南省开展扶贫协作,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目标,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提质增效。

  准确把握东西部扶贫协作新要求,上海市、广东省与云南省携手,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细化落实工作措施。心连心、手拉手,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全方位开展扶贫协作,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注入了新动力。

  点击》》》东西协作 跨越山海齐攻坚《《《查看全文。


  在第二十版刊发文章《整族脱贫 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告别绝对贫困》,文章指出:

  2020年11月14日,云南省扶贫办向新华社发布消息,怒族、傈僳族近日实现整族脱贫,至此,云南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布朗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实现整族脱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打赢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不能掉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多年来特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以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克难而上、奋力攻坚,啃下了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点击》》》整族脱贫 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告别绝对贫困《《《查看全文。


  在第二十二版刊发文章《三区三州 实现美丽新跨越》

  文章分别介绍了怒江州实现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从贫困封闭实现了向幸福美丽的新跨越;迪庆州在“三区三州”率先实现整州脱贫,40余万各族人民与全省一道步入全面小康,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极大增强,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点击》》》三区三州 实现美丽新跨越《《《查看全文。

  在第二十三版刊发文章《坚中之坚 啃下最难“硬骨头”》,文章指出:

  靖安新居成为新家园 记者 沈迅 摄

  历经5年的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截至2020年底,地处全国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心地带的昭通,12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县区如期脱贫摘帽,185.07万人告别贫困,啃下了全国贫困人口最多地级市“硬骨头”,创造了35.47万人一步跨越进城镇的历史奇迹,让困扰昭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成为历史记忆。


  2020年西畴县西洒镇么洒村委会大邬麻村小组石漠披绿装 通讯员 吕德仁 摄

  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石漠化地区与贫困地区高度重合,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难啃的“硬骨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滇桂黔石漠化云南片区在一个战场统筹打好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两场战役。

  如今,行走在云南石漠化最严重的文山、曲靖、红河3州市的村村寨寨,生态产业之“绿”,在石旮旯上由点成线、由线到面,不仅颜值逆袭,还实现了脱贫致富的奇迹。

  点击》》》坚中之坚 啃下最难“硬骨头”《《《查看全文。


  在第二十四版刊发文章《社会扶贫 倾力倾情勇担当》,文章指出:

  向贫困宣战的“总动员令”一经发出,全社会各路精锐力量迅速向攻坚最前线集结。从人才支援、资金支持到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社会各界的帮扶饱含着从中央到地方帮扶云南的可贵情谊,诠释着社会各界“先富帮后富”的使命担当。

  53家中央单位不吝投入倾情帮扶;各民主党派勠力同心,誓拔穷根;驻滇部队纷纷受命,鏖战贫困;民营企业积极行动各显其能,社会团体和个人架起脱贫连心桥。全方位、多层级、无死角织就了覆盖全省的社会扶贫网,奏响脱贫攻坚社会大合奏,书写了不懈创新的社会扶贫“云南实践”。

  点击》》》社会扶贫 倾力倾情勇担当《《《《查看全文。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使命仍在续写

乡村振兴的新赛道已壮丽铺展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云南破局开题

动力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