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头条

漾濞:核桃产业为民族团结“添彩”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3/18 09:21

□ 通讯员 熊  君 杨  洁

茶雪佳

漾濞核桃历史悠久、品质优良、驰名天下。核桃不仅承接着漾濞各族人民的过去,也联动着漾濞儿女锐意进取的今天和充满希望的明天。今年以来,漾濞县依托新创建成立的核桃产业协会联盟,着力创新推动核桃产业发展,共同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进村组、进农户、进新的经济体”的新局面。

加快核桃产业化发展

“自县里成立核桃产业协会联盟后,我在山上种植发展核桃更有信心了。”漾江镇普坪村虎川箐核桃种植大户施福祥如今已不再担心核桃果销售的问题了。

今年1月,漾濞县创建成立了由核桃研究院、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营销团体等组成的核桃产业协会联盟,通过果农与企业联姻、企业抱团谋发展,实现了山上种核桃、山下加工核桃,着力推动漾濞核桃产业强劲发展。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07万亩,年产量近5.17万吨,产值近7.48亿元。全县9个乡镇65个村委会都有核桃种植,种植核桃农户22159户,占全县农户数的94%,农民人均有核桃树100余株,年人均核桃收入5800元,全县94%以上的农户靠核桃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核桃产业协会联盟充分发挥核桃研究院的骨干作用和联盟成员的主体带动作用,为群众种植、加工、销售提供技术支撑,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紧紧围绕发展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子,积极探索并加快形成山区搞种植、坝区搞加工、城里搞销售、乡村搞旅游的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核桃产业化生产格局。

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

漾濞核桃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每逢核桃收获、加工时节,坝区群众纷纷前往山区打工,每年可就地转移1.6万人的富余劳动力,既弥补了山区季节性劳动力不足问题,又解决了坝区群众增收问题,出现了“坝区劳力山区卖”的“山带坝”协调发展新局面。通过发展核桃产业,山区群众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不满足于原有的居住环境,纷纷到乡镇集镇、县城购买土地、建房置业,投资建厂搞加工,推动了城乡共同繁荣,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核桃树树体高大、枝繁叶茂,具有较强的拦截烟尘、净化空气和绿化荒山、保持水土的作用。同时,核桃树生长速度快,成林迅速,是一种很好的生态兼用林。漾濞县通过发展核桃种植,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子。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绿化率达83.1%,呈现出“山头绿树成林、山腰金果满园、山脚碧水环绕、处处核桃飘香”的美丽景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大理漾濞核桃节,不定期举办漾濞核桃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漾濞核桃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漾濞与全国各地间的经济、文化等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漾濞核桃成为漾濞对外交流的名片和与外界连接的桥梁和纽带。

与此同时,许多核桃大户、核桃种植嫁接能手、核桃加工企业等,因核桃走出去、迎进来,使漾濞核桃产业推广范围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核桃加工企业和个体加工户500多户,核桃精深加工企业6户,铁核桃壳加工企业1户。除了县境内自产核桃加工外,每年近6万吨核桃从全国各地进入漾濞市场,全年漾濞境内核桃年加工销售量(含原果销售)14万吨以上,核桃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山东等12个省市。漾濞因为核桃与全国各地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加深,漾濞作为滇西核桃加工交易中心的地位已初步形成。

当前,核桃树已经成为漾濞各族群众小康生活的幸福树、社会建设的和谐树、产业发展的荣誉树、对外交流的友谊树、共同发展的常青树。核桃文化成为漾濞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