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头条

祥云:产业振兴固根基 脱贫攻坚底色亮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2/24 10:32

□ 通讯员 杨丽芳

脱贫攻坚中,祥云县把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打牢贫困群众增收基础,走出了“特色产业+扶贫开发”的产业振兴路子。2016年至2020年,全县整合涉农资金160635.16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32532.85万元,89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8334户通过发展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实现脱贫。

调优结构 高原特色农业强势发展

按照“县有多业、一乡两特、一村一品”的思路,走好“党建+绿色发展”之路,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特色种植业培植有力。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培育出了蔬菜、烤烟、蚕桑等多个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秋豌豆、青花椒、百合、山核桃、柑橘、中药材等新兴产业,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近5万亩,户均交叉覆盖3项以上。

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探索“大产业+集体经济+扶贫开发”产业发展模式,建成6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共81栋标准化猪舍,年出栏生猪30万头;积极推广“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温氏肉鸡养殖场成为全州首个国家级肉鸡标准化示范养殖场。截至2019年末,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畜禽养殖21.5万头(只、羽),户均交叉覆盖2项以上。

特色农业实现全覆盖。全县3个贫困乡镇、64个贫困村均实现有1至2项增收产业,有1个以上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有1个“村级党组织+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示范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实现有增收产业、有一个新主体帮带、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

科技护航 农特产品品牌异军突起

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把科技扶贫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强的科技、人才保障。

科技服务作保障。构建“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贫困户”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实现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1人次参加培训,户均有1名技术明白人、掌握1至2项农业实用技术;选派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组,为群众提供种植、养殖等技术服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7900余人。

“一村一品”强发展。创建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积极打造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创建57个“一村一品”产业园。目前,全县中药材基地达2.4万亩,年产值2.42亿元;花卉种植基地达8017.5亩,年产值1.98亿元;青花椒种植基地达3.41万亩,年产值1030万元;蔬菜种植面积达20.8万亩,年产值11.56亿元,打造了“七彩泰兴”大白菜、瓢儿菜等7个云南名牌农产品;蚕桑种植面积达9.58万亩,年产值2.29亿元,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创新模式 构建企村社帮扶网络

不断凝聚社会力量,强化社企带动,创新“四种增收模式”,构建了“企村+社企+贫困户”的帮扶网络。

“四种模式”促增收。创新推广“烤烟+秋豌豆”扩收、“社企合作”稳收、“寄养托管”保收、“一村一品”增收模式,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

“抱团帮扶”促就业。发放奖补资金2850万元,培育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4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002个,数量居全州第一位;命名“祥云县脱贫攻坚转移就业示范企业”52家,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培育75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多人,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100多万元。

“社村联结”促稳定。采取“农业龙头企业+村级党组织+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产业带贫模式,通过“带资入社+扶贫车间就业+‘一村一品’订单农业”等方式,带动1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