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头条

大理小康新模样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12/31 10:20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梦想和追求,也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指明了脱贫攻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大理州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压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的主体责任,狠抓“三精准”“三保障”“三落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州11个贫困县、34个贫困乡镇、54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42.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79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困扰大理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了最大的短板。

与全国全省一样,大理的全面小康不只是数字的增加,也不只是速度的赶超,而是“五位一体”的全面进步,呈现出生态大理、人文大理、和谐大理、自在大理、宜业大理、宜居大理、幸福大理等全新模样。

今天,本报聚焦“大理小康新模样”,金花带您一起看白州人民幸福美好的小康图景——

策划  李成林 赵正琳 黑毅鹤

绘图  何俊倬

文字  施贵兴 何俊倬

编辑  何俊倬 施贵兴

终校  李文红

生态大理

“洱海是我们的母亲湖。近年盛夏,我们欣喜地看到,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海菜花大面积重现洱海,既点缀了洱海的清澈湛蓝,也成为了苍洱大地的生态之美。”

良好生态是全面小康的关键一环。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亲临大理视察,在洱海边作出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并始终关注大理、心系洱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在察看滇池、抚仙湖、洱海水样和滇池生物多样性展示后指出:“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5年多来,大理州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切实把洱海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坚持一手抓洱海保护治理,一手抓流域转型发展,扎实推进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经过5年多的持续拼搏,洱海水质明显改善,“保水质、防蓝藻”成效明显,全湖水质2015年实现6个月Ⅱ类、2016年实现5个月Ⅱ类、2017年实现6个月Ⅱ类、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实现7个月Ⅱ类、2020年有望实现7个月Ⅱ类,主要指标趋稳向好,洱海保护由抢救性治理转入保护性治理阶段,走在了全国湖泊治理前列。

在加强洱海保护治理的同时,大理人民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管理不断提效,饮用水源地、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陡坡地治理、义务植树、森林防火工作扎实有效,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的“三清洁”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省级生态县创建成效显著。

良好的生态是大理人民幸福时光的重要源泉,为大理小康新模样绘上了幸福底色。

人文大理

“明珠洱海畔、大理古城边,大理的新地标——杨丽萍大剧院里每天上演着一场文化盛宴,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体验着我们家乡浓浓的人文气息。”

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理文化灿烂、人文渊薮,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和“文献名邦”,全州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绘画《张胜温画卷》、电影《五朵金花》、金庸小说《天龙八部》、民歌《小河淌水》、国际知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圈粉”无数。

在文化生活奔小康的道路上,大理人民没有固守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是力求文化服务更加多彩、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持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抓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程、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程;每年组织开展“送戏下乡”和“三月街民族节群众文艺活动”,积极开展广场舞免费培训、大理优秀歌曲改编推广、白族霸王鞭舞改编推广、文化志愿服务,频繁举办书法、绘画、摄影专题作品展,全力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积极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差异化、品牌化、高端化、规模化“四化”工程,加快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引导影视拍摄、演出演艺、节庆会展、旅游商品开发等产业蓬勃发展。

提质升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大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大理小康新模样构筑了良好的文化根基。

和谐大理

“在我们村的公园里,能经常听到阿爸与老伙计下棋斗嘴的声音,但他们不是真的在吵架,而是逗趣解闷。”

“阿爸告诉我,从他记事起,村里就很少发生拌嘴吵架的事,各民族非常团结,左邻右舍十分和睦,自从州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平安大理建设工作以来,邻里更加和谐。”

社会和谐与否关系着全面小康的质量成色。

和谐村庄,大理颇多,洱源县三营镇共和村委会郑家庄村是其中的典范。郑家庄村汉、白、藏、彝、傣、纳西、傈僳7个民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为了使村民生活在更加稳定安全的环境里,村里组建了治安巡防队,分组轮流值周巡防,形成了“我为全村守一周,全村为我守一年”的群防群治格局。

郑家庄村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民族团结进步”是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2016年,大理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2013年以来,全州建设了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76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特色村、1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郑家庄村是平安大理建设的缩影,“平安大理建设”是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一直以来,大理州不断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信访问题化解、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2017年,大理州被授予“2013—2016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荣誉称号,捧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安全稳定,提升了大理人民的安全感,为大理小康新模样夯实了社会基础。

自在大理

“今年秋天,我们家乡的稻田一度刷爆朋友圈。大片大片的金黄,是丰收的喜悦,也是大理的标志色彩。”

其实,无论何时何地,大理都能给人惊喜。春的姹紫嫣红、夏的葳蕤苍翠、秋的澄明金黄、冬的通透蔚蓝,都表现得热烈和浓郁;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风情,都展现出纯粹和彻底;东西南北中,不同的片区,都体现了各自的风格和特色。

大理,是个自在之地。

大理之自在,主要体现为大理适宜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慢生活康养、运动、品尝美食、体验文化等。一言以蔽之,就是“风花雪月·自在大理·健康生活来体验”。

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映洱海月,代表了大理整体的生态格局和自然风光;“自在大理”是指大理文化和生活节奏,每个到大理的人,都能找到心灵的安宁,可以安心体验舒适的慢生活;“健康生活来体验”是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对高质量生活和健康生活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所以大理发出体验健康生活的邀请。

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目标,大理州立足大滇西旅游环线“产业要素的聚集高地、游客交汇的集散中心、综合服务的保障基地、内联外引的交通枢纽”四个发展战略定位,持续提升景区质量,完善服务设施,加强行业管理,落实游客投诉处置不过夜、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拓展“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功能,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州分别接待海内外旅游者达4222万人次、4710万人次、5300.03万人次,吸引了大量到大理旅居生活、定居创业的“新大理人”。

宜业大理

“我家后山有一大片茶园,由村里新成立的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随着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大小村庄落地生根,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像我一样,很多‘家乡宝’也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本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同时,大批优质企业、大量优秀人才不断来到大理投资兴业。就在今年,大理一度“跑”出仅用32天实现项目签约到产品下线的项目落地新速度。

大理,是个宜业之地。

大理之所以宜业,是基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也因为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作支撑。

——地理区位优势凸显。大理是连接滇西8州(市)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境内有广大铁路等多条交通干线,昆明至大理、大理至丽江动车开通运营,大理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航线持续通航。

——“五网”基础设施扎实。路网建设日新月异,航空网建设从少到多,能源网建设着力打造“绿色能源牌”,水网建设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互联网建设势头强劲。

——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工业发展走上了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发展新路子,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主导型支柱产业,服务业不断向专业化、高端化迈进。

宜居大理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我们落成了宽敞明亮、功能完备的新居。经过农村‘七改三清’环境综合整治,我们村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搬家那一天,我们脸上都洋溢着欢乐和希望。那一天,阿鹏哥也来到了我家,让我倍加幸福和温暖。”

穿行在大理的乡村,绿树、鲜花、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乡”貌堂堂;放眼白州的城市,街道宽阔笔直、交通井然有序、建筑错落有致,“城”果丰硕。

大理,是个宜居之地。

近年来,大理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协调、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大理市国际一流城市建设扬帆起航,祥云滇西产业中心城市建设破题开局。城市更新、提质扩容统筹推进,带动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创建进展顺利,巍山、剑川被命名为“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美丽公路建设系统推进,剑川县沙溪镇入选全国“最美小镇”,洱源县佛堂村荣膺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效果明显,成功打造大理市古生村“活化乡愁”、漾濞县鸡茨坪村“五五模式”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典型。美化亮化绿化畅化“四化并举”,创文创卫创园扎实推进,大理市入选国家卫生城市公示名单,宾川县、剑川县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州委办公室、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州纪委监委被命名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宾川县罗官村、弥渡县德苴村等5个村被命名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幸福大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于我而言,最开心的莫过于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搬了新家,还与阿鹏哥喜结连理,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小康生活的幸福,体现在全州各地的变化中,体现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最终体现在老百姓不断改善的就业、就医、就学、衣食住行等美好生活中。

一直以来,大理州始终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全面到位;继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8%,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各类教育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全面实施健康大理行动,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医疗机构提质达标创建,健全完善高端医疗卫生人才引进机制,加强疫病防控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发展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慈善等事业,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优抚安置、扶残助残等制度不断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不断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频繁举办知名体育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强化提升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措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020年,全州近四分之三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各项事业持续进步,民生答卷充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