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要闻

我州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6/29 10:08

本报讯(通讯员 王芳义) 今年来,我州以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创建为抓手,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聚焦聚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村容村貌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等重点任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紧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细落实。通过持续整治,全州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取得初步成效。

国家级省级美丽县村不断涌现。大理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巍山县、鹤庆县被确定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截至目前,全州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小镇各1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3个、国家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130个、国家级绿色村庄31个、省级美丽村庄12个、省级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示范村181个,6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

农村“厕所革命”稳步推进。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思路,全面提升农村厕所改建品质和管理质量。截至目前,全州共提升改建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890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42289座。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进。持续巩固“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五级联动的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三清洁行动”,积极推行垃圾跨区域无害化处理(焚烧、发电、水泥窑协同处置),不断健全完善村庄生活垃圾保洁和垃圾清运收费制度。截至目前,全州乡镇垃圾处理设施覆盖达96.94%;村庄垃圾有效治理率为94.73%;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整治销号工作全面完成。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梯次推进。根据我州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把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强化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大力实施农村清洁河道行动。洱海流域初步构建了覆盖全流域“从农户到村镇、收集到处理、尾水排放利用、湿地深度净化”的截污治污体系,实现“四水全收”。截至目前,全州共有52个乡镇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覆盖率53.06%;生活污水无乱排乱放的自然村比例达96.29%。

全面提升农村规划管理水平。按照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我州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农村规划的全过程,依托大理独有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充分体现大理的生态格局、文化格局、发展格局。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正在开展新一轮县市域村庄布局专题研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覆盖率、农村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覆盖率达100%。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全州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7个、201.007公里,完成农村公路路网改善项目12个、73.498公里;完成农村饮水项目投资6680万元,巩固提升工程242件,受益人口196083人,全州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覆盖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分别达99.5%、98.4%、95%、84.07%;投入中央资金6000万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投入3亿元实施农村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全州行政村、学校、卫生室网络宽带覆盖率达100%,行政村通光纤网络覆盖率100%、4G网络覆盖率100%,自然村通宽带率达72%、4G信号覆盖率97%。

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在务实管用上下功夫,着力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县、乡、村三级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进一步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促进群众养成共管共享的良好习惯。截至目前,建立村庄保洁清扫制度的自然村比例为99.8%;有村庄保洁员且保洁员履职到位的自然村比例为94.41%;建立生活垃圾收费处理制度的自然村比例为86.9%;建立完善公共设施管护机制的自然村比例为95.28%;将村庄环境整治要求纳入村规民约且执行到位的自然村比例为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