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90后”消防员:烈火青春书写担当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5/14 08:58


李永明



杨宗明



何春汛

□ 本报记者 苏云慧

5月6日,记者来到大理州消防救援支队凤仪特勤站,炙热的阳光下,消防员正在训练场上训练。“立定,向后转,齐步走……”即使是最基础的队列训练,他们也一丝不苟。

这支有32名消防员的队伍中,有29人是“90后”,最小的只有22岁。他们与其他同龄人一样爱打球、爱上网、爱游泳,脸上的稚气还未褪尽,却一次次在生死一线的火场、在惊险万分的救援现场,勇往直前,帅气逆行。

李永明:“训练是为了更好地救援”

2019年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云岭利剑”救援技能对抗比武竞赛负重上10楼决赛第4名;

2019年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首届“火焰蓝”救援技能对抗比武竞赛;

2018年代表云南省参加第二届东盟地区论坛城市应急救援研讨班消防运动会;

2017年云南公安消防部队实战化大练兵比武竞赛被总队表彰为“执勤训练标兵”;

……

荣誉的背后,是大理州消防救援支队凤仪特勤站消防员李永明日复一日的汗水与坚持。

2014年8月,入伍2年的李永明和队友一同前往鲁甸地震救援。背着30公斤的携行包,推着100公斤的救援器械,走了8个小时15公里……半个多月的救援,体力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当时就觉得体力有点跟不上。心里暗下决心,回来一定发奋训练。”李永明回忆道。

从鲁甸回到大理,李永明开启了他的训练计划。除了队里每天7个小时的正常训练外,李永明针对自己的弱势项目加训,绳结制作、推握、深蹲……他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个个动作,力求在自己不擅长的项目上取得突破。“在救援中少犯错误,就必须不断训练,加深肌肉记忆,让自己保持最佳状态。”李永明告诉记者,偶尔会觉得很累,想偷懒,但是一想到救援时面对的是人民的生命,就坚持下来了。

训练是为了更好地救援。今年4月,一名群众被旋耕机“咬”住了腿,需要切割旋耕机。“当时能切割的地方只有2厘米,切割器械又大又重,还要避免对受伤人员的二次伤害,对救援人员的手臂力量、切割精准度都是极大的考验。”这种胆大心细的任务,自然落在了李永明身上。

60米肩梯、负重10楼、负重物折返、400米疏散物资、双杠、百米障碍物……说起李永明最擅长的技能,队友们如数家珍。“当我两天私教,指导下我呗!”如今,在队里,李永明俨然成为其他同事的教练。“训练没有捷径可走,在救援中要想又快又好,只有一遍又一遍强化苦练。”李永明说。

杨宗明:“我是‘90后’,我们有担当”

1998年出生的杨宗明今年22岁,是特勤站里年龄最小的消防员。2016年,18岁的杨宗明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军人梦,报名参军,却被分到了消防部队。“当时有一点点失落,自己更想成为一名解放军。”杨宗明告诉记者,直到真正成为一名消防员,才发现自己很开心、也很荣幸能成为一名消防员。“消防员保卫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更贴近群众。”杨宗明对消防工作有了自己的理解。

2017年2月,结束半年集训的杨宗明第一次参与救援。那次是救援苍山失联人员。上山救援时,一开始天气很好,但没过半小时,就开始风雪交加。积雪很厚,加之风力很大,杨宗明和队友每走一步路都是艰险。雪花混杂着雨水,打在脸上,滴落到衣领里,他和队友手脚冻僵、耳朵失去知觉、鞋袜被雪浸湿……就这样,摸黑在苍山里搜救-整夜,直到第二天上午才找到失联人员。

第一次参与救援任务的杨宗明,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但救援结束,收完器械,放松下来时,才发现自己快瘫了。

火场救援、交通事故救援、取马蜂窝、旋耕机咬人……这样的救援数不胜数,但在杨宗明看来,作为消防战士,这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能挽救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从事这份神圣的职业让我引以为豪!”杨宗明说,“我是‘90后’,我们没有垮掉,我们有担当。”

何春汛:“我们是和群众走得最近的人,这让我很荣幸”

今年三十而立的何春汛是四川人,是州消防救援支队凤仪特勤站通讯班班长,是第一批“90后”,也算是队伍里的大哥哥。何春汛告诉记者,凤仪特勤站每个月平均15次救援,除了灭火,还有社会救助、抢险救援等。“‘90后’是我们队伍的主力军,救援、灭火等都有他们的身影。”

2014年8月一天的凌晨4点,大理市凤仪镇庄科村一家具厂发生火灾。当时,大部分战友都去鲁甸救援了。平日里更多的是用摄像机记录队友救援的何春汛,放下摄像机,扛起灭火设施和队友一起赶往现场救援。现场火势很大,周围都是浓烟,何春汛守在出烟口旁压着水带灭火,3米外就是一辆正在燃烧的面包车,热浪一阵接一阵喷涌而来。又正值夏季,身穿20多公斤的装备,不到20分钟,何春汛就有些脱水,被烟呛得眼泪直流,就这样一直坚持到第二天早上9点灭了火。“在火场里,到处都是浓烟,有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正是这样的感受,让他心中增添更深的一层责任感与使命感。

7年的消防生涯,何春汛最愧疚、最感谢的是妻子。从认识到结婚,何春汛和妻子相处了1年半,但真正见面的时间还不到1个月。“求婚的时候,想做一个照片PPT重温我们认识的日子。选照片时才发现,单人照片很多,两个人的合照几乎没有。”何春汛说。妻子的支持和付出,让他倍感安心。“很感谢她,家中有她,心里就有了依靠,她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无数次的救援,也让何春汛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懂得了什么叫坚强,对消防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是和群众走得最近的人,这让我很荣幸。”何春汛如是说。

(图片均由大理州消防救援支队凤仪特勤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