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我州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播撒一粒粒闪闪发光的民族文化传承种子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5/06 09:15


赵广原、赵章利兄妹俩向东门完小学生展示白族三弦弹唱。(摄于4月30日)


□ 本报记者 杨 磊    通讯员 杜 漪 文/图

“大理海子么哟哟,好风景么哟嗬……”孩子们欢快的歌声伴着白族三弦跳动的音符,像春天里苏醒的溪流,从苍山脚下一直奔向碧波洱海。4月30日下午,州非遗中心举办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大理市大理镇东门完小。

近年来,我州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使我州璀璨的非遗文化种子在中小学校园里广泛播撒,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们学校有霸王鞭、白剧、大本曲、三弦弹奏等兴趣小组,每星期都有非遗传承人到学校为学生们上课。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学校师生更加了解大理非遗文化,也增强了师生的民族自信。”东门完小校长杨万兴告诉记者,东门完小今年被确定为大理州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

据了解,今年我州将建设一批“非遗示范学校”,进一步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计划将13所具有特色并长期开展非遗活动的学校确定命名为“非遗示范学校”,打造成非遗进校园活动的示范窗口。

4月30日下午,走进东门完小课堂的是两位“00后”——赵广原和赵章利兄妹,兄妹俩从小师从李宝妹、张来辉等非遗传承人,学习白族三弦弹唱,2019年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课堂上,他们与36名学生一起弹唱了《白月亮白姐姐》《大理海子》等广为流传的白族歌曲,两天前,他们还举行的另一场非遗进校园活动,向高中生们分享自己的“非遗旅程”。

近年来,大理州非遗中心联合高校及相关部门陆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我州非遗传承人纷纷走进学校课堂,向师生传授自己的“绝技”,展示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活动范围也由原来的中小学校扩展到大中小学及专业培训学校,2017年至今,全州由非遗保护部门组织开展的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达80多场。在大理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下关六中、大理五中、凤仪三中、大理东门完小、银桥完小、大理市星光舞蹈学校等学校,非遗文化的种子深耕播种,闪闪发光。

非遗文化逐步融入校园文化,成为校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一些学校还建立了非遗文化展示室,成立非遗兴趣小组、兴趣班、特色班,组建非遗志愿者联盟,霸王鞭、力格高、彝族打歌等传统舞蹈也被引入学校课间操。“人人学习非遗文化,人人热爱非遗文化,人人参与传承非遗文化”的深厚氛围正在我州中小学的校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