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东门完小:非遗校园别样美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1/16 09:26


杨思瑶(左一)与兴趣班的同学弹三弦。(摄于2019年12月31日)


□ 记者 杨  磊 文/图

从大理市大理镇东门完小的教学楼眺望,向西可望巍峨苍山,向东可眺碧波洱海。近年来,这个坐落在苍洱之间的美丽学校,把非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师生提升了文化自信。

校园建设融入白族文化

青瓦、白墙、飞檐、彩绘……经过大丽路西侧一条道路,记者踏进东门完小,一股朴素、清新的白族民族文化清风扑面而来。每层教学楼走廊上悬挂着“白族文化进校园”主题宣传展板,从一楼到三楼,大理的古老传说、大理的古塔古桥古碑、白族的杰出儿女、大理的民族风俗、特色美食……漫步在教学楼的每个角落,犹如置身在白族文化的知识海洋里。

“我们学校共有学生281人,大部分来自周边白族村落。针对学校师生的特点和多方论证,学校决定长期开展白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把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东门完小校长杨万兴告诉记者说。

在东门完小,无论是走廊、水池、墙壁,还是操场、跑道,抬眼就能看到“白族文化”。2019年12月,学校还建成了非遗文化专栏,设在跑道边围墙上。待到明年樱花开放之时,这里将是校园最美的风景。

“自信”特色教材和大课间

下午3点30分,下课铃声响起,大课间时间到了。学生们欢笑着冲出教室,奔向教学楼后面的操场。欢快的白族音乐响起,281名学生跳起了霸王鞭舞。这是东门完小邀请省级大本曲项目非遗传承人张亚辉和几位歌舞爱好者进行改编的。

杨万兴告诉记者:“学校还编撰了一本校本课程教材——《家住东门》,包括了风花雪月我的家、物华天宝天下闻、银苍玉洱古城美、英才辈出耀中华、白族文化、传说故事、东门脚下有乡愁、学生爱颂变化等章节。”这本教材受到了学生的喜欢,特别是其中的“东门脚下有乡愁”章节,让学生了解了自己所居住的东门村有哪些历史文化和民俗。

“我的家乡在大理东门,这里流传着许多美好动人的故事。在这里充满欢声笑语。这里的风景美得让你流连忘返。”五年级学生张颖在一篇作文里这样夸赞自己的家乡,字里行间充满了自豪。

兴趣班感受非遗之美

三楼的音乐室里静静地挂着20把三弦,每周二、周五,音乐室里就会响起叮叮咚咚的三弦声。12岁的杨思瑶和同学们已经在这里学了两年三弦弹唱,《白月亮白姐姐》《大理海子》《茉莉花》等曲子已经能信手拈来。“我从四年级开始参加兴趣班学习弹三弦,非常喜欢三弦。现在,爷爷、奶奶都喜欢让我弹三弦、唱白族调子给他们听。”杨思瑶告诉记者。

东门完小2017年开始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了三弦、大本曲、霸王鞭等兴趣班。2017年、2018年,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资助学校20把三弦。三年来,张亚辉、赵福坤、杨振华等非遗传承人及董凤琴等白剧演员陆续走进东门完小,向师生们传授大本曲、三弦弹唱、白剧演唱等非遗技艺。杨思瑶和同学们也由此弹着三弦登上了三月街大本曲展演、州非遗展演的舞台。

东门完小还围绕着非遗文化主题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创建了扎染中队、草帽中队、刺绣中队。同学们动手学习非遗文化产品的制作,用指尖接触非遗文化,用心感悟非遗文化之美。